-
Read More
知識展示重構:博物館建築空間與觀眾經驗
博物館作為推動平權包容之文化基礎設施的主體性價值,這麼迷人的世界,有太多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本書以知識及展示的重構過程為思辨所在。博物館建築與空間生產為切入的知識路徑,以觀眾經驗與策展論述觀察,總結為階段性的紀錄及反思。
知識展示重構:博物館建築空間與觀眾經驗
-
Read More
客家想像的全球多樣化:浮現與蛻變
將近兩百年的客家想像內涵,事實上隨著時間、空間、以及參與者的介入有著很大的變化。空間上更是從中國華南一帶逐漸發展出來,在1920年代影響東南亞,1970年後更擴及於全球。本書認為,透過考察客家想像的形成與內涵變化,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客家人跨國串連的現象。
客家想像的全球多樣化:浮現與蛻變
-
Read More
臺灣的國際文化關係:文化作為方法
這是臺灣第一本結合國際文化關係、文化外交與文化交流的學術與實務專書。匯集了學者專家及文化實務工作者的智慧,及寶貴的國際文化交流經驗。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及藝術節慶、工業遺產與藝術平台網絡、新媒體科技應用的實踐經驗,與跨文化溝通、外交,策展論述與國際軟實力評估等論辯,皆為讀者提供精彩的研究成果。
臺灣的國際文化關係:文化作為方法
-
Read More
從解嚴到數位匯流的新聞工作者:跨時代的比較研究
本書分析的時代橫跨解嚴後1990至2010三個時代,亦是臺灣媒體從解嚴開放到市場競爭,再到數位匯流後環境劇變、尋求轉型的發展歷程。在此歷程中,媒體由盛轉衰、新媒體不斷挑戰既有的新聞常規與定義。
從解嚴到數位匯流的新聞工作者:跨時代的比較研究
-
Read More
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修訂二版)
本書係應用都市社會學中因子生態分析的方法,探討臺灣都市內部的空間結構。基本上,臺灣四大都會居住的空間模式,可以從社會經濟地位、地區生命循環、省籍以及商業取向等因素去描述。配合一些較長期的都市發展資料,我們的分析顯示,因素生態結構與整個社會的變遷與性質有所關聯。
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修訂二版)
-
Read More
「老女人」的生命尋訪:女性主義老年學研究
本書的撰寫和研究,是基於「女性主義老年學」的理論,以老年女性的生命為主體,去分析、探索「老女人」的社會處境、生活困頓與生命的可能性,旨在重建老年婦女的生命價值與尊嚴。老是人生必經之路,也是生命的另一番境界。曹雪芹在《紅樓夢》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看起來清爽。若此,「老女人」的骨肉更像是「水泥」做的,顯現生命的堅毅。
「老女人」的生命尋訪:女性主義老年學研究
-
Read More
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研究(附隨身碟)
以實際田野調查方式,帶您窺探一個具有特殊腔調,面臨瀕危的臺灣閩南話─「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本書共分上、下篇。
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研究(附隨身碟)
-
-
Read More
文創真實性
「真實性」、「多樣性」與「地方感」三者之間的平衡循環與辯證關係,最近開始受到當前都市研究的關注,而「都市多樣性」如何形塑一個「公平城市」,進而找到「真實性」,已成為學院派與實務界探索的新議題之一。透過本書逐一梳理與論述,值得讀者反思。
文創真實性
-
Read More
本地化翻譯專案管理入門
本書從管理領域入手,講述本地化產業的分工架構、工作流程,與業內經驗談,也回應這些年來在臺灣大學課堂間學生的諸多疑問,以較為有系統架構的方式,來看整座山林,非僅聚焦於行銷翻譯、科技翻譯、遊戲翻譯等個別主題範疇。期望本書能給予想要進入本地化產業的譯者或學生明確的業界趨勢以及進修方向,助其對於本地化產業更加熟悉。
本地化翻譯專案管理入門
-
Read More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
本書特別說明新時代的僑務工作應該發展服務各地華裔人士,並提出如何使華人的互相連結擺脫政治的糾結,發展華人文化的多元主體性當是現代僑務的新思維。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
-
Read More
東南亞國家研究引論:區域、國家、族群與跨界
本書以東南亞國家研究的相關主題,集中於區域、國家與族群三個層面,既有總體分析,也針對個別國家的特殊主題,做出多層次的分析。試圖以臺灣為基地,放眼東南亞國家及其移民與族群,提出在地觀點與本土知識的主題論述,並且從跨界的角度提出新的課題,以開展對東南亞國家進一步地理解。
東南亞國家研究引論:區域、國家、族群與跨界